從北京中軸線,讀懂中華文明突出特性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愿景變成實實在在的幸福實景。
只有在全球范圍內供大于求,才是真正的產能過剩。目前,世界各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還比較低,中國約30%,歐洲約20%,北美7.8%,亞洲2.8%。所以新能源汽車不是產能過剩,而是不足。
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專家解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
今年貨幣政策可以朝著全國兩會確定的CPI目標發力。在CPI低位運行的情況下,定下CPI目標實質上可以發揮預期管理的作用,有助提振信心,對整個經濟的需求回升也有推動作用。
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 專家解析“一帶一路”對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在一定意義上,“一帶一路”是和平發展的穩定之錨,為形成一個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全球化貢獻了重要力量。
“春季攻勢”能否助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
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相信今年消費會有更好的恢復勢頭,為擴大內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十年,中國航天如何讓“神話”走進現實?
十年來,中國航天用硬核實力對古老的故事傳說進行了全新詮釋與精彩演繹,將古人對燦爛星河的憧憬與后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牽連,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一步步讓“神話”走進現實。
共筑全球新“氣候”,中國從未缺席
十年來,中國“逐綠而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效,一個“只此青綠”的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
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牽住“牛鼻子”
城市要打開市民化的大門,保障流動人口權益
中國“產能過剩”完全是偽命題
中國經濟如何強信心、穩預期